“南辕北辙”这个成语出自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,意思是车子向南行驶,却向北行,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做事要遵循客观规律,切忌主观随意性。

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,秦国想攻打赵国,派大将司马错带兵攻打,他制造了许多木头车子,上面画着红色的花纹,把马的眼睛蒙住,叫人在前面拉,说是到了赵国,就把赵王拉来,割掉他的鼻子。司马错真的去攻打赵国,可是,由于路线不对,一直走到楚国去了。

南辕北辙体现的道理为啥用比喻?

释义:想到达南方,车子却向北行.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.

告诉我们,无论做什么事,只有先看准方向,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;如果方向错了,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.

4.jpg

南辕北辙,楚国在南边攀岩往北边走这一段说明了什么?

实现目标要看准方向,否则永远不能实现。

是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。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:南辕北辙这个成语也告诉我们,无论做什么事、都要首先看准方向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;如果方向错了、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。

人们用《南辕北辙》这个成语比喻什么?

南辕北辙的意思是,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。

比喻事不能背道而驰,要切合实际情况。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的话,越努力只能离目标越远。

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,在做一件事情前先树立正确的目标,做事不能南辕北辙。

南辕北辙说明了什么物理道理?

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应该实现做好计划,定好目标与方向,这样才能够有利于事情的完成。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出自史学著作《战国策》中的魏策四篇,如今南辕北辙也成为了一个经常被我们使用的四字成语。

《南辕北辙》的寓意和启示?

《南辕北辙》的寓意道:讽刺了行动与目的相反的人。

启示: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有两点:(1)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,绝不能盲目蛮干;(2)从中我们也应该吸取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。

原文:

魏王欲攻邯郸,季梁闻之,中道而反,衣焦不申,头尘不去,往见王曰:“今者臣来,见人于大行,方北面而持其驾,告臣曰:‘我欲之楚。’

臣曰:‘君之楚,将奚为面?’曰:‘吾马良。’臣曰:‘马虽良,此非楚之路也。’曰:‘吾用多。’臣曰:‘用虽多,此非楚之路也。’曰:‘吾御者善。’此数者愈善,而离楚愈远耳。今王动欲成霸王,举欲信于天下。

恃王国之大,兵之精锐,而攻邯郸,以广尊名。王之动愈数,而离王愈远耳。犹至楚而北行也。”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。

译文:

魏王想要攻打邯郸(今河北省邯郸市),季梁听说这件事后,半路返回,来不及抻平皱缩的衣服和去除头上的尘土,去拜见魏王说:“今天我来的时候,在路上遇见了一个人,正在面朝北面驾着他的车,他告诉我说:‘我想到楚国去。

我说:‘您去楚国去,为什么往北走呢?’他说:‘我的马很精良。’我说:‘你的马虽然很精良,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。’他说:‘我的路费很多。’我说:‘你的路费虽然多,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。’他说:‘我的马夫善于驾车。’这几个条件越是好,就离楚国越远了。大王的行动是想成为霸王,举止是想取信于天下。

依仗魏国的强大,军队的精锐,而去攻打邯郸,以使土地扩展,有好的名声。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,那么(您)距离称王的事业就越来越远了。这就好像到楚国却向北走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