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材分析包括:1、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;2、本册书在整个小学阶段所处地位和作用;3、本册书的内容结构及其相互关系,重点难点是什么;4、教材编写特色;5、每一单元或章节的知识体系(以前面提到过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为依据);6、教师应该如何使用教材等方面进行阐述。

1、了解并掌握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,包括知识的广度、深度和梯度;2、明确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;3、通过对教材的钻研和分析,领会编者意图,吃透教材;4、能够根据教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,找出原因,制定改进措施,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;5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,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,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,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;6、初步形成适合于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阅读技巧。7、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词汇,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;8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语言,丰富语言的积累,学习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,做到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;9、鼓励学生多角度地阅读课外读物,增加阅读量,扩大阅读面,提倡少做题,多读书,好读书,读好书,读整本的书;10、在综合性学习中,拓宽视野,增长见识,发展思维,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;11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