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
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钱塘湖春行》,原文如下: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。

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早春明媚的景色。第一句从“几处”写到“谁家”,描写西湖西北角的孤山寺(在今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)周围早春的景色。用“几处”是因为早春的景物特别美好,突出了“早”字。而第二句“初平”,则又从视觉着笔,写白云低平,同湖面上的初春相接,不仅表现了早春的时间,也暗示了早春的景象。第三、四两句从听觉落墨,以“早莺”和“新燕”这些初春的使者来给西湖增添生气。“早莺”,点出了季节;“新燕”,又是活泼之极的初春象征。这两句诗所写的意境,正是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中“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”的翻版。但诗人这样写并非只是为了对仗工整,而更重要的还是为了反衬西湖的春色美。由于早春天气乍寒还暖,冷热交替,莺歌燕舞显得特别活跃,格外动人。从总体上说,早莺在争春,新燕在筑巢,大自然充满了勃勃生机,而诗人却说它们乱了春光,这就进一步反衬出西湖春色的可爱,真是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。